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
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
[教學]子母畫面教學
子母畫面在puredata中的作法,請參考下面的patch圖。把子母畫面產生的資訊圖形繪製在[gemframebuffer]當中,並且透過[pix_snap]把圖形轉換成材質屬性存在[pix_buffer]的陣列裡,最後再透過[pix_read]的物件把影像重新繪製在物件[square]上即可。
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
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
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
[數位音像][04]-視覺化的操控界面
![]() |
圖-1,作品中的滑鼠行為 |
![]() |
圖-2,攝影機的影響 |
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
[數位音像][03]-影像及聲音的配對
(C) 顏色與聲音頻率:色彩能帶給人們生理及心理反應,以及傳達訊息、意象。舉例來說:紅色會聯想到熱情、溫暖。在王威欽《運用影像分析實現電腦音樂創作之研究》一文中提到:「19世紀前半,色彩與音樂的研究在歐洲風行一時,當時德國一些物理學家經過多次協商,決定以聲音的震動數來比較光波長的變動數,作為轉化色彩屬性與音樂屬性(音高、音強、音色)的依據,音波和光波振動次數與其相互的關係,表格1。
(D) 運動狀態與封包:物件運動時透過加速度去改變原本的線性移動,讓物件產生彈跳、加速、減速等效果,使運動的行為更為擬真。將物件的彈跳動作套用至聲音的封包上,能夠讓聲音產生「調頻」或是「調幅」的效果。
音高
|
音波
|
顏色
|
光波
|
C
|
256(國際高度)258
|
暗赤
|
7360 (A)
|
C#
|
273(國際高度)274
|
赤
|
6900 (A)
|
D
|
288(國際高度)290.3
|
赤橙
|
6428 (A)
|
D#
|
307(國際高度)307.5
|
橙
|
6130 (A)
|
E
|
320(國際高度)325.8
|
黃
|
5890 (A)
|
F
|
341(國際高度)345.2
|
黃綠
|
5520 (A)
|
F#
|
352(國際高度)365.8
|
綠
|
5352 (A)
|
G
|
384(國際高度)387.5
|
青綠
|
4906 (A)
|
G#
|
410(國際高度)410.6
|
青
|
4600 (A)
|
A
|
427(國際高度)435
|
青紫
|
4416 (A)
|
A#
|
448(國際高度)460
|
紫
|
4204 (A)
|
B
|
480(國際高度)488
|
暗紫
|
3920 (A)
|
C#
|
510(國際高度)517
|
不可視
|
3680 (A)
|
(D) 運動狀態與封包:物件運動時透過加速度去改變原本的線性移動,讓物件產生彈跳、加速、減速等效果,使運動的行為更為擬真。將物件的彈跳動作套用至聲音的封包上,能夠讓聲音產生「調頻」或是「調幅」的效果。
- 封包套用在影像動態:利用加速度曲線去變更原本速度。
![]() |
圖-1,調變運動速度。 |
- 封包套用在聲音調變:利用封包產生的訊號,改變原本的「載波(carrier)」,產生調頻效果,圖-2;產生調幅效果,圖-3。
![]() |
圖-2,調頻。 |
[數位音像][02]-影像及聲音的配對
在古希臘時期,人們就已經研究出「黃金比例」[1]中比值跟美感的對應關係,自然界中許多生物的造型都源自黃金比例,例如玫瑰花的花辦、鸚鵡螺、甚至大到星系之間的關係。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萬物皆為數字,宇宙中美好的秩序,皆源自於數學比例。比例除了可以構成良好外觀造型,也可以成為和諧聲音的來源,現今樂理常用的「十二平均律」就是透過數學計算而得。為了將影音有效聯結在一塊,所以筆者嘗試用聲音跟影像的基本要素,搭配數學比例去創作。以下是作品中運用到的影音聯結關係:
(A) 形體大小與聲音振幅:在畫面中,越大的物體越容易被關注,因此可以對成影像形體越大時振幅也較大,圖-1。
(B) 物體造型與波形:形狀能象徵情感,舉例來說在交通號誌裡,三角形通常是警告標誌,因為三角形銳角的關係,容易讓人情緒緊張。在聲音的要素中,音色最容易描述情緒,電影配樂裡鼓聲常用來代表雄壯威武;弦樂器常描述情感糾結的狀態。因此透過形狀跟音色的聯結,便能更有效地表達情緒。以下是作品中視覺形狀跟聲音波形的對應:
(A) 形體大小與聲音振幅:在畫面中,越大的物體越容易被關注,因此可以對成影像形體越大時振幅也較大,圖-1。
(B) 物體造型與波形:形狀能象徵情感,舉例來說在交通號誌裡,三角形通常是警告標誌,因為三角形銳角的關係,容易讓人情緒緊張。在聲音的要素中,音色最容易描述情緒,電影配樂裡鼓聲常用來代表雄壯威武;弦樂器常描述情感糾結的狀態。因此透過形狀跟音色的聯結,便能更有效地表達情緒。以下是作品中視覺形狀跟聲音波形的對應:
![]() |
圖-2,物體造型與波形 |
- 「方形」具有剛正,清楚明確的形象,對應成「方波(Square Wave)」。方波只有奇數次的泛音,聽起沒有鋸齒波嘈雜。[2]
- 「三角形」具有緊張、積極等形象[3],對應成「鋸齒波(Saw Tooth)」,鋸齒波是所有波型中擁有最多泛音的波形,包含了奇數與偶數的泛音,適合模擬弦樂器。
- 「圓形」具有輕快、流動性的形象,對應成「正弦波(Sin Wave)」。正弦波是沒有泛音的的音波,適合拿來合成電子舞曲的短高音、口哨聲 排簫聲。
- 「不規則形」可以用來詮釋各種情感,對應成「噪音(Noise)」。噪音聽起來充滿顆粒,頻譜分佈最均勻,適合模擬風吹、海浪等聲音。
[1]黃金比例(Golden ratio),又稱黃金切割率,是一種數學的比例關係,比值為1:1.618。
[2]吳樹正 著(2009),《數位聲音合成技術概論》。
[3]劉奇偉 著(1991),《現代繪畫基本理論》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。
[2]吳樹正 著(2009),《數位聲音合成技術概論》。
[3]劉奇偉 著(1991),《現代繪畫基本理論》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。
[數位音像][01]-影像及聲音的構成要素
論文寫完後,發現有些想法可以提出來跟大家分享,所以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會分別討論「數位音像」中,影音聯結的關係我是如何看待及運用在創作上。討論影音的聯結關係前,首先必須先解構影音回基本組成狀態,以影像來說:
王威欽指出:「視覺形態的構成要素大致可分為「形狀」、「色彩」、「大小」、「肌理四項」,它們必須相互依存,而任何視覺形態的形式和內容也都必須由這些要素來共同決定」[2]。可視的所有形體都離不開這些要素,透過這些要素可以形繪任何事情,傳達特定訊息。
舉例來說,顏色可以傳達多種語意,電影《英雄》中導演張藝謀將主要場景分為五種顏色去代表每個主角間的故事,例如「紅色代表激情、嫉妒;藍色代表浪漫;綠色代表回憶;黑色代表神秘;白色代表真實世界」[3]。透過色彩搭配能夠營造情感氛圍,例如傳統俚語所說:“紅配綠,狗臭屁”,就是意指不當的顏色搭配,會使得人們觀感不佳。
聲音的構成:

圖-1,朝倉直已對造型的構成要素[1]
舉例來說,顏色可以傳達多種語意,電影《英雄》中導演張藝謀將主要場景分為五種顏色去代表每個主角間的故事,例如「紅色代表激情、嫉妒;藍色代表浪漫;綠色代表回憶;黑色代表神秘;白色代表真實世界」[3]。透過色彩搭配能夠營造情感氛圍,例如傳統俚語所說:“紅配綠,狗臭屁”,就是意指不當的顏色搭配,會使得人們觀感不佳。
聲音的構成:
圖-2,聲音是空氣中縱波震盪產生的能量
圖-3, 音波示意
聲音是在空氣中的縱波能量,當拍打桌面或者敲擊樂器時,能量的波動會引起空氣分子振動,使周圍的空氣產生疏密變化。聲音可以被解析為「振幅」、「頻率」、「波形」,圖-3。振幅指的是波的高度,振幅越大時代表音量越大;頻率週期越短聲音的音高越高 ;而音色則取決於「泛音(Overtone)」[4]的不同,因此在交響樂演奏時,同樣音高之下,我們還是可以辨識出鋼琴、小提琴等不同樂器間的差異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