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課程跟以往不太一樣,打算返璞歸認真合成音色,少用別人的子物件及效果。
可以說是『用最基本的物件,疊出最複雜的音色!』。而這樣hardcode的課程設計,其實對我也是很大挑戰,恩,自己也是戰兢兢努力備課中..(歡迎來看我上課發囧)
課程大綱:
第一週:《聲學原理》:波型、頻率、震幅、諧波
基礎波型(物件介紹):
- [sin~]正弦波
- [phasor~]鋸齒波
- [square~]方波
- [triangle~]三角波
- [noise~]噪音
實作一:透過[expr~]物件,用鋸齒波模擬其他波型(Sin,Square,Pulse)
實作二:低頻震盪(LFO),模擬海浪聲。
實作:透過拍頻(beat note),製作雙耳節拍(Binaural beats)幻覺
延伸閱讀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Binaural_beats
第二週:《認識曲線》:理解加速度、等速度對聲音調變的影響。
各式濾波器(物件介紹):
- [lop~]低通濾波
- [hip~]高通濾波
- [bp~]數值調變帶通濾波
- [vcf~]音訊調變帶通濾波
- [envgen]封包產生
實作一:透過[vline~]物件,模擬adsr封包調變
實作二:音色合成練習,透過[vcf~] 模擬踢鼓
實作三:音色合成練習,模擬腳踏鈸
延伸閱讀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ynthesizer#ADSR_envelope
第三週:《陣列以及取樣》:理解聲音的儲存、播放原理。
常用陣列指令:
- [resize(
- [const(
- [normalize(
- [arraysize]
實作一:簡單馬可夫鏈(markov chain )自動音樂
實作二:美江嘶吼鋼琴
延伸閱讀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arkov_chain
第四週:《認識顆粒合成》(granular synthesis) :透過自由擷取聲音片段,重組厚實聲響
陣列物件:
- [soundfiler]
- [tabplay~]
- [tabread~]
實作一:一百個聲音片段
實作二:取樣序列機
延伸閱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icWnrTNNjo
第五週:《吉他效果器製作一》:扎實的撰寫各種效果器效果。
認識進階物件:
- [delay~]
- [wrap~]
- [block~]
- [writesf~]
- [readsf~]
實作:《Fuzz》《Whawha》《Reverb》《Delay》效果
延伸閱讀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Effects_unit
第六週:《吉他效果器製作二》
- [vd~]
- [delwrite~]
- [clip~]
實作:《Phaser》《Tremolo》《Vibrato》《ingModulator》效果
第七週:《製作個人化鼓機一》:以Korg Volca Beats為原型,設計個人化鼓機(drum-machine)
第八週:《製作個人化鼓機二》:新增載入外部音源,是鼓機也是取樣機。
注意事項:請自備耳機、筆記型電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